2014年6月6日 星期五

康拉德.勞倫茲(Konrad Lorenz)動物行為學ethology的一代宗師

人類為了得到文明和文化的超然成就,就不得不有自由意志,更不得不切斷自己和其他野生動物的聯繫。這就是人所失掉的樂園,也是人為文明不得不付出的代價。我們對於世外桃源的嚮往,不外是我們對這條斷了的線頭,表示一種半知覺式的依戀。” -- 所羅門王的指環 著者: 康拉德.勞倫茲

1973
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
康拉德.勞倫茲(Konrad Lorenz)動物行為學ethology的一代宗師
他是朱利安・赫胥黎的學生兼好友
除了是動物行為科學家外
他致力於科普文學的寫作
作品包括「所羅門王的指環」(King Solomen's Ring)以及代表其一生研究最後的著作「雁鵝與勞倫茲」(Hier Bin Ich-Wo Bist Du?
這兩本書台灣皆有翻譯出版

朱利安・赫胥黎為「所羅門王的指環」寫了一篇序言 -
事實勝過任何貧瘠的想像 : “
康拉德.勞倫茲是當今最傑出的博物學家之一。
曾有人稱他為現代的法布爾,當然他的研究標的是鳥類和魚類,而法布爾研究的是昆蟲和蜘蛛。
不過,勞倫茲的成就更大,因為他不僅像法布爾那樣,用別具一格、魅力十足的語言提供了大量新事實和新發現,而且還在動物思維與行為的基礎原則和理論方面作出了不小的貢獻。
正是因為勞倫茲的研究,我們才知道世上還存在釋放因數銘印學習等奇怪的生物現象。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