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6月4日 星期三

賞鳥初體驗 (3) 為什麼公鳥總是”性”致勃勃



為什麼公鳥總是”性”致勃勃

一只蛋(卵子)的大小是精子大小的幾十萬倍
但是一隻小鳥來自公鳥的基因和來自母鳥的基因卻是各占一半
鳥類雌雄性細胞大小差異極端
在公鳥能夠確保每次交配就會讓母鳥受孕的情況下
為了符合它的遺傳利益
它應該可交配多少次就可與多少隻母鳥交配
科學家用公雞做實驗來檢證這件事
一隻母雞一天只能生一只蛋
但一隻公雞一天卻能交配幾十次
如果讓這隻公雞幾十次都與同一隻母雞交配
那對公雞的遺傳利益來說無疑是極大的損失
而且每次交配公雞的付出極小
如果公雞每次交配,消耗的蛋白質像蛋裡面的蛋白那麼多
每天交配好幾十次的這檔事恐怕連念頭都不會有

當然重要的是實驗結論 :
看到沒看過的母雞,公雞的精液量就增加
研究人員說這個現象可以用 ”柯立芝效應”(Coolidge effect)來解釋
為什麼公鳥總是性致勃勃
這是一個經典故事
要追溯到美國第30任總統卡爾文‧柯立芝(Calvin Coolidge)

某次柯立芝總統和第一夫人參觀實驗性的政府農場
在參觀時兩人的行程被分開了
走進農場的雞舍時,夫人注意到有隻公雞一直在交配
她向農場人員詢問交配的頻度
工作人員驕傲地解釋 ”每天要執行幾十次”
第一夫人聽了交待說 : “噢!請務必把這告訴柯立芝總統” 
隨後便轉往別處參觀
後來柯立芝總統被告知這件事
總統問 “每次都是同一隻母雞嗎?”
“不!” 工作人員回答總統 “每次都是不同的母雞”
柯立芝點頭微笑:
“那等一下,記得也要跟總統夫人回報這件事”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